2025 年 3 月 31 日的 NBA 常规赛中,森林狼以 123 - 104 的比分战胜活塞,然而这场比赛却被冲突与罚单事件所笼罩。
事件一
也就是迪文岑佐与霍兰的 “掐脖” 冲突导火线。比赛刚进入第二节的时候,迪文岑佐在防守过程中被判定为进攻犯规。这时候,活塞的新秀霍兰主动凑上前去挑衅。就因为这么个肢体接触,双方的矛盾迅速升级,从肢体冲突演变成了语言上的互相攻击。迪文岑佐首先忍不住推了霍兰一把,霍兰呢,反应特别快,马上反手就掐住了迪文岑佐的脖子,两个人一下子就倒地扭打起来了。这时候,森林狼的纳兹・里德看到这种情况,赶紧冲进战局,想要拉开霍兰。
加拿大pc预测
可是,他自己情绪也没控制住,居然也掐住了霍兰的脖子。从最开始的推搡到后面的肢体纠缠,整个过程仅仅 10 秒,但是这三个人的动作幅度特别大,一下子就把替补席的球员都吸引过来了。这一情况就暴露出年轻球员在这种高强度对抗下,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。霍兰作为新秀,太急于证明自己很强硬;迪文岑佐呢,是因为之前防守积累的压力一下子爆发了;里德则是典型的 “护短” 心理。
事件二
关于裁判的判罚和驱逐逻辑。当这场冲突蔓延到观众席边缘的时候,裁判团队不得不暂停比赛,这一停就将近 8 分钟,他们要回看录像来确定到底怎么判罚。最后,裁判根据 NBA 的 “零容忍” 规则,把直接参与冲突的 5 名球员,也就是迪文岑佐、霍兰、里德、斯图尔特、萨瑟,还有两名教练都给驱逐了。

这里面有个细节值得注意,斯图尔特在冲突之前推搡迪文岑佐,所以被判定为 “主动挑衅者”。森林狼的助教普里吉奥尼和活塞的主帅比克斯塔夫争吵起来了,裁判觉得他的话激化了矛盾,所以也罚了他。一下子驱逐 7 个人,这可是近十年都没有过的情况。不过呢,裁判没有对观众席介入冲突的行为追加处罚,这一点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。

事件三
NBA 官方的禁赛处罚。4 月 2 日,NBA 官方公布了处罚结果。斯图尔特因为之前有过 4 次恶意犯规和 12 次技术犯规的记录,被禁赛两场,其他四个人每人禁赛一场。联盟强调斯图尔特这种属于 “累犯”,而霍兰、迪文岑佐他们属于 “次生冲突参与者”。

禁赛直接让球员损失了单场的薪资,斯图尔特大概损失 18 万美元,新秀霍兰也损失了大概 3.4 万美元。而且活塞因为斯图尔特不能上场,在关键比赛中的战斗力下降了。这个处罚逻辑虽然看起来很清晰,但是没有提到对教练的追责,这就让部分球迷质疑是不是 “选择性执法”。
事件四
球员和球队的后续反应。森林狼的核心爱德华兹公开反对禁赛,他觉得罚款会更合理一些;老将康利倒是很幽默,他说自己拉架就像是在踢足球。活塞的主帅比克斯塔夫则力挺自己的球员,说保护队友是底线。
可以看出来,两队的态度很不一样,森林狼想淡化这件事情的影响,活塞却在强调自己的 “强硬文化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被禁赛的球员都没有公开道歉,霍兰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了训练视频,暗示自己专注于后面的比赛。

这次事件的争议点总结起来就是,禁赛能不能彻底改变 NBA 的 “冲突文化” 呢?对于斯图尔特的 “从重处罚” 是不是因为他以前的不良记录呢?数据显示,斯图尔特本赛季被驱逐 3 次,是联盟第一,但是联盟在这次冲突之前并没有对他追加监管,这是不是管理上的失职呢?